首页 > 范文大全 >

我们今天的责任与使命是什么——观影片《长津湖》有感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3 09:40:22    

我们今天的责任与使命是什么

——观影片《长津湖》有感

一部《长津湖》让多少人泪目,又让人多少人震撼?泪目与震撼之后,不知有多少人又做过深思:今天,生活在兴盛而又幸福的新时代,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是什么?

《长津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和场面实在太多,我不想谈别的,我只想就其中的一个人物的一番话与大家做个探讨,这个人物便是指导员梅生。梅生本来已经退伍,本可以告别枪林弹雨的战争,在上海过上温馨惬意且受人尊重的生活,然而当他从报纸上看到抗美援朝的消息后,他奋不顾身,告别妻女,气喘吁吁地狂蹬了12个小时的自行车再次归队。这是什么力量驱使着他再次离开温暖的家庭重返战场?是军人的责任与使命!为了家人和同胞能够继续这来之不易的安宁,他责无旁贷。正如影片中他说给战友也是他内心的独白:“这次回去,女儿问我,为什么爸爸要去打这场仗?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他们不再打仗!”神枪手平和也如是说“希望下一代,活在一个不再充满硝烟的年代吧!”


是啊,为了国家,为了下一代,他们扛起枪,奔赴战场,用生命守住了三八线。正是由于责任与使命,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我们的先辈以小米加步枪敢于和敌人较劲;正是由于责任和使命,他们以血肉之躯与大自然展开较量;正是由于责任与使命,七连战士们视死如归,守成冰雕也要守住阵地!为了今日我辈之人的和平盛世,他们将英魂留在了异国他乡,他们以宝贵的生命维护和平与安宁,以壮丽的青春谱写了历史的光辉篇章。

志愿军战士的流血牺牲、无私奉献,换来了今天的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影片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志愿军指战员们扛在肩膀上沉甸甸的家国责任。建国初期,为了赢得和平与安宁,需要战争的流血牺牲,今天的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生逢盛世,享受着新时代的和平阳光,这是多么地幸福。那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又是什么?


对于国家、民族的发展而言,每一个时代都有历史赋予的任务,完成历史任务才不会辜负时代、错过时代,才不会落后于时代甚至为时代所淘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顾炎武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鲁迅又言“我以我血荐轩辕”。正是因为心怀使命,肩负责任,孙家栋“感觉到国家给这样一个重任,受到国家的这样一个信任,自己确实感觉到非常地荣幸,也愿意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几乎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正是正是因为心怀使命,肩负责任,钟南山院士带着八十四岁的身躯,顶着巨大的压力,冒着生命危险,亲临疫情第一线,为成功狙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蔓延与扩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因为心怀使命,肩负责任,张桂梅校长“为了民族贫困山区的教育,即使倒在讲台上,长眠于华坪的沃土之中,也无怨无悔”, 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改变了山区近两千名女孩的命运。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需要各行各业的各个阶层的每个人来担当,去努力奋斗。时代使命不可逃避和推托,必须由每个时代的有志者来完成,“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思想和行为,满足于过安逸日子的生活方式,都有愧于这个时代。我是一名有26年教龄的教师,教书育人是我的职责与使命,凭着对教育的憧憬和热情,满怀对学生的爱,在教师的职业上一路前行。把16年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并曾经一年多没有电的小岛,舍家弃子、远离家乡为西部边陲送去知识与理念,拖着病体、忍着伤痛多年坚守教学一线。其实和我一样,很多老师对教育都怀着深深的爱,因为那是我们的初心与使命,支撑我们一路前行的不是每个月工资卡上的数字,而是一种教育情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一边哭泣,一边前行;


一边被伤,一边去爱;

一边失望,一边希望。可我们从来没有忘记我们是吃良心饭的,将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传授给学生,这是我们不折不扣要完成的责任。

看了《长津湖》,我们每个人都会更加明白自己当下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我们均需勇于担当,付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