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语录 >

被曲解的孔子十大名言,需以正视听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30 08:40:21    


一、言必信,行必果

现常被后人当作美德来肯定、赞扬,可这个典故最早的意思却不怎么样。

《论语•子路第十三》中,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一流人才”,孔子认为第一等人才是“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使命”(外交人才);第二等是“宗族称孝、乡党称弟”(道德楷模);而“言必信、行必果”的人则是“硁硁然小人哉”(是个认死理的低档人物),但“抑亦可以为次”(也还是可以算再次一等的人才)。

当然比起被孔子鄙薄为“斗宵之人”(器量浅薄的废物)的“今之从政者”,那还是强很多的。


二、三思而后行

我们常常用这句话劝别人或自己凡事要仔细斟酌。

其实孔子恰好是不赞成这样做的。《论语•公冶长》中,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子说:再,斯可矣。就是说,考虑两次就行了,不必太谨慎。


三、以德报怨

以德报怨乍听确实符合仁者爱人的思想,但事实上呢?

原文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应用公正的、率直的、磊落的人格,正确面对有过失的和行为不端的人。而不是姑息养奸,纵容犯罪。

四、愚不可及

现多为愚蠢之意,但原意却是装傻充愣的意思。

语出《论语•公冶长第五》:“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武子在政治开明时则发挥才智,君主昏庸时则装傻充愣等待时机。孔子是称赞宁武子处世有方,这种“愚智”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五、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这句话让孔子背上了歧视女性的骂名,事实上,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卫国国君邀请孔子去卫国,而孔子发现卫灵公和他夫人南子的目的却是以此抬高身望,公开炫耀,便愤而离去。

孔子“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议论,也是针对卫灵公和南子而发,而非泛指女性和体力劳动者。


六、父母在,不远游

原文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若断章取义,则又误解圣贤。

游必有方,指的是必须要有理由,去何处,为何去,何时归,均要告知父母,并且安排好他们的供养。


七、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有人批评这是典型的愚民政策。但剥夺百姓受教育的权利,和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是有明显矛盾的。

后来有学者指出,这是句读不明的误读。应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或者“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句读尚无定论,但传达的大意却是,百姓只能去引导,不能以暴力去强迫、压服。


八、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论语•子路》篇孔子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争议非常之大。

有人因此批评孔子以亲情为上,置国法于不顾。但这里的“隐”,很可能是木字旁的那个“檃”,意为纠正。所以,不是说父亲包庇儿子、儿子包庇父亲,而是说父亲要能纠正做儿子的错误,儿子也要能纠正父亲的错误。

这也是更接近孔子思想的解读。


九、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季氏》篇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大家往往把“畏”解释为畏惧。“畏”其实是“敬”的意思,《不是说君子害怕圣人之言,而是君子敬重圣人之言,敬重天命。孔子讲“后生可畏”,也是因为后生表现突出,所以他敬重他们、看重他们。


十、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晨知道了真理,晚上死了也无所谓。这也与孔子的思想不符。

相对于“道问学”,孔子更重视“尊德性”。孔子周游列国,不是去求“道”、知“道”,而是去推广他的道,实现他的道。

《论语•颜渊》篇里孔子跟子张讨论,子张认为“闻”跟“达”是一个意思,但孔子认为“闻”跟“达”不同。孔子这种讲法在当时有特别的用意,所以其实是“朝达道,夕死可矣”。是说,如果达到、实现了理想,晚上就可以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