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语录 >

“半生落魄已成翁”徐渭五首名诗,有盛唐的豪放,又有南朝的清新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3 10:38:53    


第一首《题葡萄图》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是却浓缩了作者一生的经历和感慨,用淡然而哀怨的语气,展现了他超凡脱俗的气度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写出了作者的身世和心境,他半生漂泊无所依,已经到了老年,只能独自站在书斋里,对着晚风发出悲壮的长啸。这里的“落魄”和“成翁”都暗示了作者的不幸遭遇和岁月流逝,“独立”和“啸”则表现了作者的孤独和不屈。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写出了作者的才华和境遇,他的笔底有无数的明珠,即他的诗文画作都是精品,但是却没有人欣赏和重视,他只能随意地把它们抛掷在野藤中,即他所画的葡萄图。

这里的“明珠”是对自己作品的自嘲,“无处卖”则反映了社会的冷漠和无知,“闲抛闲掷”则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豁达。

第二首《风鸢图诗》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这首诗虚实相生,既有浓厚的现实生活的气息,又不乏想象世界的瑰丽色彩。诗人以丰富的想像将诗与画有机地结合起来,诗与画互相补足,饶有生趣。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写放纸鸢前的准备活动,用了三个“搓”字,表现出孩子们的认真和急切。柳条和柳絮是自然的材料,寻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千寻是极言其长,说明孩子们想让纸鸢飞得高远。纸鸢上常画老鹰,故名风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写放纸鸢时的感想,用了反问的手法,表达出诗人的感慨和祝愿。春风是指把纸鸢送上天空的和风,也是指父母师长的栽培。

带将是带领的意思,儿辈是指小孩子。青天是指高空,也是指美好的前程。诗人希望孩子们能凭借春风的助力,飞上青云之端。

第三首《王元章倒枝梅画》

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

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

这是一首题画诗,赞美了王冕画的倒枝梅的高洁品格,同时抒发了徐渭的愤世嫉俗和追求高品位人生的思想感情。

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这两句写梅花的品格和姿态,均紧扣倒枝梅画意。皓态,指梅花的白色,也暗含了高洁无瑕的寓意;孤芳,指梅花在寒冬独自开放,不与其他花卉相比;压俗姿,指梅花的高贵气质使其他花卉相形见绌;不堪复写,指梅花的姿态难以再画出来;拂云枝,指向上挺举的梅枝,与倒枝梅形成对比。

这两句用夸张和反衬的手法,突出了梅花的超凡脱俗和不落窠臼。

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这两句是画外的话,引申为感慨世事,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从来万事,指自古以来的一切事物;嫌高格,指厌恶崇高的品格;莫怪,既有不要责怪的意思,也有不要奇怪的意思;着地垂,指倒挂在地上。

这两句用讽喻和借代的手法,暗示了作者对世间不公、小人当道、正人难立的愤懑和不满,也表达了作者对梅花不屈不挠、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赞赏和同情。

第四首《竹》

叶叶枝枝逐景生,高高下下自人情。

两梢直拔青天上,留取根丛作雨声。

这是一首赞美竹子的诗,诗中用了许多比喻和对比的手法,来表达竹子的高贵、坚韧和清雅的品格。

叶叶枝枝逐景生,高高下下自人情。用了两个对偶的词语,分别是“叶叶枝枝”和“高高下下”,来形容竹子的茂盛和层次。竹子随着四季变化而生长,有时高有时低,就像人的情感一样,有喜有悲,有起有落。这里作者用竹子来比喻人生,也暗示了竹子的适应力和变化力。

两梢直拔青天上,留取根丛作雨声。用一个夸张的比喻,把竹子的两端都形容为直冲云霄,显示了竹子的高耸和挺拔。竹子的根丛在雨中发出清脆的声音,给人一种清凉和舒适的感觉。

这里作者用竹子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趣,也赞美了竹子的高洁和清雅。

第五首《题画梅》

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

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

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诗人认为梅花没有固定的画法,只要随心所欲地描绘,就能体现出梅花的神韵。诗人用“从来不见”和“信手拈来”两个反差的词语,突出了自己的创造力和独特性。

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诗人认为梅花是春天的使者,只要有梅花开放,就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诗人用“不信试看”和“便成春”两个语气的词语,展现了自己的豪迈和情感。

总结

徐渭是明代中期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在诗歌创作上开创了一代风格,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徐渭的诗歌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

一是创新突破,不拘格套。徐渭对诗歌的创作不满足于模仿古人,而是力求自出机杼,展现自己的独特风格。他不受传统的格律、韵律、对仗等束缚,而是根据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来选择合适的形式和语言。他的诗歌既有盛唐的豪放,又有南朝的清新,还有宋元的灵动,而最终不失其为自我。

二是深刻反映,直抒胸臆。徐渭的诗歌注重表达个人对社会生活的实际情感,他对明代中期的政治黑暗、社会动荡、民生困顿等都有深刻的洞察和批判。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一种悲愤、忧郁、失望、孤寂等情绪,但也不乏一些豪迈、乐观、幽默、随性等气息。他的诗歌直接反映了他的心灵世界,展现了他独立自主、敢于挑战、不屈不挠的人格魅力。

三是融合多元,广采博纳。徐渭的诗歌涉猎广泛,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又有对历史人物的赞颂或讽刺,还有对佛教、道教、王学等思想的探讨或借用。他的诗歌中既有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有民间文化的生动活泼,还有外来文化的异域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