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9 10:12:33
晚晴是指傍晚雨后初晴,出自晚唐诗人司空图的诗《山中》:“昨夜前溪骤雷雨,晚晴闲步数峰吟。
如诗如画的晚晴,总能给诗人以无尽的灵感,将心中的情思化作句句美妙的诗句。
一起欣赏已经唯美的晚晴古诗词。
01
春宵自遣
唐·李商隐
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
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
石乱知泉咽,苔荒任径斜。
陶然恃琴酒,忘却在山家。
身处景物美好的地方,能使人忘却纷扰的凡尘俗事;身心悠闲时,便会思念四季的美好景物。晴朗的夜空中,清风吹过竹林;深夜时分,清幽的月光映照在花儿上。
山泉在乱石中流淌,声音幽咽。斜斜的小路上,布满了苔藓。我无比畅快地寄情于琴韵酒兴,忘记了自己身处深山人家。
公元844年,诗人闲居永乐县,写下这首抒情诗以遣怀。
首联描写诗人怀念时光流逝,而自己蜗此山居;颔联和颈联描写春宵的所见所闻,美妙至极;尾联描写了诗人摆脱了世事纷乱后的从容、恬静的心境。
透过这首诗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诗人对再次出山的期望。全诗语言质朴,风格清新流丽,韵味深厚。
02
登快阁
宋·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我办完公事后,登上快阁,在这晚晴的余辉里,依着阁楼的栏杆举目眺望。远处的秋山,落叶飘零,万木萧条,天地显得更加辽阔。朗朗明月下,澄江淙淙流向远方,月光映衬下显得更加空明澄澈。
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真希望能坐上船,吹着悠扬的长笛,漂流回家乡。我的内心早已和白鸥订好了盟约。
公元1082年,黄庭坚在吉州泰和县任知县,公事之余,常登上快阁览胜。这首诗就是诗人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诗。
全诗意味隽永,一气呵成,以“船弄长笛,与白鸥盟”结尾,想象丰富,余韵无穷,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极受后人称赏。
姚鼐称此诗“豪而有韵,此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内者”。
03
观村童戏溪上
宋词·陆游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雨后的溪水几乎要跟堤相平,傍晚雨过天晴,悠闲地观看村童们的种种嬉戏。孩子们有的骑着竹马跑来跑去,跌跌撞撞地冲进了烂泥塘,有的放风筝,风筝在空中飞舞,横冲直撞。
冬季的三个月就让儿童入学跟塾师读书,而农忙时节就跟随父兄耕田种地。识字勉强能够应付租税劳役,何必为了做官而辛辛苦苦地打拼搏斗呢?
此诗为陆游于公元1167春作于山阴。
村童们嬉戏玩耍趣味盎然,从侧面表达出诗人对官场追求功名利禄的厌倦,以及对现在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羡慕,更有怀才不遇的牢骚。
04
晚晴
唐·杜甫
村晚惊风度,庭幽过雨沾。
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
书乱谁能帙,杯干可自添。
时闻有馀论,未怪老夫潜。
帙:整理书籍。
山村的傍晚阵阵冷风吹过,一场秋雨过后,幽静的庭院泥泞不堪。夕阳照射下,青草地上升腾起细细的水雾;雨后清新的江景透过稀疏的帘幕映入眼帘。
书籍乱了有谁能帮助整理呢,杯中酒喝完了也只能靠自己斟满。隐居村野,时常听到人们关于世俗人情的谈论,很庆幸人们没有责怪我这个隐居山村的人。
公元759年秋,杜甫辗转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城西的浣花溪建了一座草堂,暂时安定下来,这首诗就是在此期间所作。诗中流露出淡淡的愁绪,虽说有了安定之所,但杜甫的心始终心系国家。
05
莎衣
宋·杨朴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无论穿著什么样的衣裳,都比不上柔软绿草织成的蓑衣,它跟斜倚篷船吟诗垂钓的生活,实在是最最相宜。夏日在清凉的芦苇影中,和衣睡在迷离的暮烟里,又在幽雅的荷花香气中,绵绵细雨下披着我的蓑衣。
春天在酒家痛饮,狂醉后才将蓑衣脱下去,当黄昏雨过天晴,就把它随便堆放在渔舍里。尽管紫色绶带黄金印章极其尊贵,我也不肯轻易拿蓑衣去换取。
杨朴淡泊名利,终生不仕,他的同学毕士安向宋太宗推荐他,于是他便赋《莎衣》婉言谢绝。表现了自己超然尘世、淡泊清高的思想感情。
杨朴,字契元,自号东里野民,北宋诗人,终生隐居农村。杨朴的诗作俊逸潇洒,语言质朴精炼,多描写自然景色和农村隐居生活,著有《东里集》。
06
南歌子·再用前韵
宋·苏轼
带酒冲山雨,和衣睡晚晴。
不知钟鼓报天明。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
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
求田问舍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
山中下雨我便冒雨去喝酒,傍晚天气晴好我便和衣而睡。不知道报时的钟鼓几时响起,酣睡梦中,我如蝴蝶一样欢乐畅快。
人老才尽,还无法实现归隐的志向。我经营家产惹得人们笑话,他们不知道我只想在湖边无泥的地方悠闲散步而已。
公元1063年二月,在凤翔任通判的苏轼赴长安途中遇到晴雨变化,由景生情写下该词。
此词先描写苏轼旅途的生活情景,再即事寓情,抒发感慨,表现苏轼出旅行归来后轻松的心情,反映了苏轼摆脱了仕宦名利、红尘俗务的束缚,以及旷达潇散淡然的人生情怀。
07
晚晴
唐 ·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正值清和气爽的初夏。雨过天晴,饱受雨水浸淹的小草,终于得到老天爷的怜惜,人世间也珍惜着傍晚时的晴天。
登上楼阁,凭高远眺,视线更为遥远。夕阳的余晖低透小窗,闪现一线光明。南方鸟儿的窝巢已被晒干,傍晚归巢时飞翔的体态格外轻盈。
久雨转晴,傍晚云开日霁,万物顿觉增彩生辉,人的精神也为之一爽。诗人在登高览眺之际,将一刹那间别有会心的感受,融化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自然浑成,不着痕迹。
这首诗描绘雨后晚晴明净清新的境界和生意盎然的景象,表达出诗人欣慰喜悦的感受和明朗乐观的襟怀。
08
韦处士郊居
唐 · 雍陶
满庭诗境飘红叶,绕砌琴声滴暗泉。
门外晚晴秋色老,万条寒玉一溪烟。
红叶在风中纷纷飘落,铺满了整个庭院,使人仿佛置身于诗的境界。步上台阶,只听叮叮咚咚的琴声在身畔缭绕,哦,原来正溅落着一道隐蔽的飞泉。
走出门外,已是夕阳西下,秋天的景色也失去了平时的姿彩。只剩下冷森森的万竿绿竹。沉沉的暮烟正从蜿蜒流淌的溪水上升腾起来。
诗人寻友不遇,在友人庭院观景有感,展示出韦处士郊居的高雅、清幽,以物喻人,反衬了诗人的寂寥情怀。
09
霜天晓角·梅
宋·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
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傍晚时雨过天晴,寒气已渐渐离去。几枝寒梅立在风中,浮云在天上飘来飘去,梅花白如雪。
这景致真是绝美,人的愁情也无限。面对如此的美景,感到寂寞孤独,心中的惆怅能对谁讲呢?只有那两行低飞的鸿雁,知道我独坐在高楼上,思念伊人。
这首咏梅抒愁之作,淡淡的浮云,疏落的梅花,低飞的鸿雁,画楼,明月,勾勒出一幅意境朦胧的和谐画面,清婉含蓄,耐人寻味。
10
雪后晚晴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只知道寻觅胜景而忘记了天气寒冷,偶尔站在春风之中,欣赏夕阳晚照的美景。
我最喜欢东山天晴后的雪景,白雪在夕阳的照射下,发出柔和细微的红光,好像从光芒里涌来座座银山。
早春之际,除了万物复苏后的那一片片青绿,最美的是东山上的那片雪,那雪后阳光照射下的美象。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万通文章网 琼ICP备2024040244号-13